【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圆明园》多角度分析影评》。本年度有关圆明园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音乐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maying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953次,已有278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Saturday, May 07, 2011 02:12:45;文章更新时间:Tue, June 05, 2018 16:38:25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影评范文;作品关键词:圆明园,圆明园和美术考试大纲;作者所属频道:范文写作。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圆明园》多角度分析影评,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圆明园》多角度分析影评
这部在我国纪录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影片口碑一直不错,无论是直击人心的主题,还是我国首次大规模的使用三维仿真电影的动画技术,其都有尽力将一个华丽至极绝美如梦幻般的皇家园林还原于现代的观众。
它上映于2006年,而自己的第一次观看也在那一年。那时,自己还是个高中生,毋庸置疑,震撼和愤慨是最大的感触,或许再带些青涩的判断与言论。其实时隔2年,今日重看,那种震撼和愤慨仍在,只是那些曾经青涩的东西已经沉淀,虽言不出口,却着实仍痛在内心——这句话芋头一点也没装,说的也不矫情,我相信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那种疼痛肯定会不由的被鞭策吧,更何况所呈现的画面是如此的华美绝伦,解说词中的它是如此辉煌多姿。而更要害的是这个绝美辉煌的昔日帝国正是你现在所站的这片土地!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你看。没错!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一个外国旁观者的描述语言都如此之美,你还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副画卷?以前看到雨果的这段文字时,我真的连去想象的勇气也没,也许真的是因为太美而想象力极度缺乏,但更多却是:美至极,伤之欲痛!记得很多观众看完后,说的最多的话都是那句:那么美的东西,你们怎么舍得下手……
是啊,能带走的都带走了,带不走的挥之一炬,我们也不许拥有!
其实脱开主题,单将它作为一部纪录片来看,它确实是较为成功的,至少在中国,当然不只因为它采用的技术。之前,自己有对《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这部“伪纪录片”做过分析,而《圆明园》其实也是对历史纪录片的一种大胆尝试,圆明园毕竟是一个不复存在的建筑群体,人们无法以写实的风格来进行叙述它灵活将剧情片的多种叙事方式与纪录片进行“联姻”。采用演员演绎宫廷帝王生活与修筑、毁灭圆明园的历史,采用数字技术以虚拟的方式再现历史上“真实的圆明园”,再配以展示绘画、档案文献和圆明园遗址的纪实手法拍摄,讲述了圆明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辉煌到毁灭的整个过程。关于用纪录片的外壳来讲述剧情片的内容这一问题,之后会专门举例作文一篇阐述自己的观点。
先抑后扬在《圆明园》中使用的非常明显,其在整体结构上,90分钟的影片用了近60分钟来表现大清帝国的富裕与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的绝对实力与魅力,而这些占了近2/3时间的客观介绍和美好影像为后面主题情绪的爆发做足了铺垫。美的越完美,人们越爱,甚至连一点瑕疵都不能容忍,更何况被一群恶棍如此的践踏,抢劫的片甲不留,焚烧的体无完肤。
其实之所以说起这个先抑后扬,只因刚才有见到一些朋友的文章中说此片很有空大假虚之风,因为用了太多的墨水在陈述历史、介绍人物,而提及圆明园的地方或其他实物少之甚少。但芋头想说,无论是圆明园的建成还是被毁灭,它之所以影响极大,绝不是因为它世间绝有的瑰丽与所投入的财资与人员精力吧~
圆明园不是一个普通的私人花园,而是一个矗立于当时世界东方之巅帝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代表的不只是一个或数个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才能,而更多是身后支撑其出现的巨大国力与封建皇室至高无上的权利。而它的毁灭,也不只是一个因经不起战火洗礼的普通建筑物,也不是一场简单的人为灾难,而其代表的是涉及我国民族自尊和主权的一场非正义的野蛮侵略,一场让我国后人铭记在心的耻辱历史,却也更是一个时代车轮行过的痕迹——陈旧的封建社会必然要被新的文明社会所代替,弱肉强食不只是自然界的生存规律,也是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潜规则!这一切的一切,远超出了一套建筑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能和含义,如果没有足够的历史背景来陈述铺垫,我们怎能将它与其他建筑物区分,怎能认识到它独有的符号性和身后的历史性?怎能深切的体会到我们失去的和不再拥有的不可承受之重……
提起摄影,也有很有可圈可点之处,它让人会很不自觉的想到《故宫》。均是有符号意义的北京皇家建筑物,首屈一指必是要表现皇室的尊贵气质和宏大气势。大段的横慢移,低角度的微侧仰拍等,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利用淡入淡出来交叉一个个历史定格画面,天上不断飘动的多层颜色浮云等意象也处处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变化和人类在岁月变迁中的渺小和无奈。只是相比《故宫》,圆明园确实要少很多实物镜头,但只因为这个就可以又说其空大假虚么?芋头认为在这点上两部影片完全没有可比性。一个仍完整存在,还有着相对完整的华丽姿态,并且还在带来源源不断的旅游收入;而另一个早已由前世的天堂变为今日的石头堆,就像金导自己说,如果只拍现存的圆明园,只需2分钟就可结束.
还有一点一直想提及的便是影片的视角表述。其实这点让自己想到了前一段时间的《南京,南京》,同样是关于中国受侵的题材,同样以外域人土为视角来叙述。关于《南京,南京》我没有专门写评,可既然在这边提到,也就随便说两句。《南京》曾有被一部分观众称为这是一部有和日倾向的影片,甚至更有甚者直说陆川是汉奸。当然这些言论在这里可完全忽略,引到这里,并不是想对此来个价值观的评定,只是认为这种言论的发出原因应该与该影片的叙述视角有很大关系吧。
《圆明园》中是以当时传教士和英、法军人的通信、日记作为切入视点,其中尤以作为外国宫廷画师的朗世宁为主要叙事线索。而 《南京,南京》中是以日本士兵角川的视角来叙述,而这两部影片的叙述者都是事件的参与者,甚至是施害者。只是导演都有刻意的去客观塑造他们的角色,其实他们在导演的手中只是作为一个叙述的工具,在纪录片中尤为明显,根本无人物,无性格。而在非纪录片中,也只是让这个角色略有厚度,于是角川这个人物便被陆川添加了色彩,只是这种色彩是与中国观众一向接受到的残忍禽兽日兵有了区别。
对于这种表述有别与传统的以“己方”为视角的手法,以“他方”的言语讲述圆明园的建筑历史与南京城的遭际命运,我们首先是该尊敬导演的匠心独运的。起码它有意识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历史评判的“主观性”,增加了揭密历史的“客观性”,毕竟受害者是我们,如果话出我们之口,即使已做到绝对的客观,也很容易在观影前就被戴上自锤自怜、主观呻吟的帽子。
可我们又不得不否认,此种单一的外域视角表述也使得影片缺少了厚重感。这种对历史建筑及其事件的纪录式呈现,理应是一个全方位的追述。我们可以尝试用多视角的方式来讲述,比如大清王朝的正史记载,时代文人所感,历史学家所究,甚至是西方列强的种种态度与言论。包括即使影片已用多半篇幅来介绍来铺垫,但其实在重观影的过程中还是感觉到力度的欠乏,如有加料,可考虑在一些不可估价的艺术珍宝上或其他细节略做些文章。
当然,这些对于一个只有90分钟的影片是绝对过于苛刻,不过芋头确实很期待将来有机会能看到这一深厚历史题材气势恢弘的史实系列片。
说句题外话,记的自己第一次去看圆明园,还是7岁,那里的游客似乎总是少的可怜,三三两两。不过那个时候,芋头远不会像现在有这么多想法吧,呵呵~
……
原本只想写一个收藏的理由,却又3000有余了,本想加音乐于日志内,但捣腾了半天也不会==。。但还是很感谢戚小源为《圆明园》作的原声音乐,其深沉又悲怆的旋律总流露出一种令人几近窒息的绝望与悲凉,而这 2分钟在昨夜与今日的芋头耳边重复了绝不只100遍了吧。
伴着电影原声写电影文字,早成依赖……
曾经的金碧辉煌,如今的残垣断壁;
曾经的壮阔富丽,如今的灰烬苍凉——这些对比的影像仍在脑中继续。圆明园,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与衰败。《圆明园》,记录了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
再一次沉寂无语,只希望居安思危……这种历史定不会重演!
“ 我以为我可以忘记
只要我不回过头来
我以为我可以当作什么都不曾发生
只要我不翻开昨天的日记
然而你总在我的梦中出现
唤醒我的心中对你不能忘却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