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切.格瓦拉这个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
人物,持否定态度的也不少,一方面来自于他的敌人,即标榜民主的反共产主义阵营,认为切.格瓦拉在对待反对者的态度和手腕上有过于残酷之嫌,甚至于否认他所具有的医生
资格,言外之意就是他具有欺骗性的一面。这一点从片中可以一窥端倪,当切.格瓦拉以医生的身份给穷苦老百姓看病时,并针对病人的病情给予
语言安慰时,一个小孩说道:他对谁都这么说。我们无法知道本片
导演斯蒂文.索德伯格对于切.格瓦拉的全部认识,但从这个细节上看出,至少他是想把切.格瓦拉所受到的怀疑以隐晦的手法表现出来。另外周恩来曾说切.格瓦拉的游击战主张属于“盲动主义”,从切.格瓦拉的失败来看,这种批评不无道理。相对于切.格瓦拉而言,作为同属一个理论指导下的革命者,周恩来、毛泽东等中国革命者更善于把理想和现实相结合,更加务实,因而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但是因为革命经历、思想认识乃至性格特征的区别,即使如周恩来一般睿智的人物也无法理解切.格瓦拉的殉道精神,这也使得切.格瓦拉的路程显得更加孤独也更加伟大。
时长达4个多小时的电影对于想一口气看完的观众来说是一种考验,并且由于影片拍摄手法上过于倾向于纪录片的叙事方法,毫无修饰的画面使得影片在人物矛盾冲突和观赏性上大打折扣,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有些闷,但是这都不影响切.格瓦拉这个人物的精神传达。个人觉得切.格瓦拉的一生其实都有某种程度的“沉闷”,他几乎始终都是一个人在战斗。影片最后在表现切.格瓦拉被枪杀一幕时,没有从传统的观众角度拍摄,而是富有创造性地从切.格瓦拉本人的角度进行描绘,枪声响起,画面倾斜,慢慢模糊,一个伟大的斗士合上了观看世界的双眼,他的死如他的生一样,充满了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