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奥斯卡最佳影片《苔丝姑娘》电影背景介绍》。本年度有关影评介绍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292次,已有347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Monday, July 04, 2011 17:50:21;文章更新时间:Tue, June 05, 2018 17:02:50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影评范文;作品关键词:电影背景,电影背景和茅盾;作者所属频道:范文写作。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奥斯卡最佳影片《苔丝姑娘》电影背景介绍,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苔丝姑娘》是根据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改编的。托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他的早期和中期(1867――1896)以创作小说为主,晚年(1897――1928)则以诗歌创作为主。哈代一生共创作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他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及人民(特别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该片剧本的改编是同波兰斯基合作过十部影片的最佳搭当、法国电影编剧、导演杰拉尔·布拉什。本片是他们的第六次合作,也是合作最成功的影片之一。波兰斯基几乎参与他所有导演的影片的编剧,这“并非为了把影片占为己有,而是出于纯技术的原因。”他认为“剧本不是一本书,不是小说,而是一种指南,一种使用说明。”而且剧本就是“执导的一部分。”他在影片中所要表现的必须是他所喜欢的,或感觉到的、理解的,甚至自己经历过的,想要表达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他的影片中都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感悟与感情,这是他执导影片成功的重要基础。
罗曼·波兰斯基于1933年8月18日出生在一个波兰籍的犹太人家庭,当时他父母一直住在巴黎。在他三岁时,当画家的父亲因无法忍受法国搞种族歧视,排斥犹太人的种种恶行,于是全家迁回波兰的克拉科夫。
谁知好景不长,厄运又降临到这个家庭——二战爆发后,1939年德军占领了克拉科夫。波兰斯基的父亲见形势不妙,迅速将儿子转移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后,夫妻二人就被关进了德军管制的集中营。战后,波兰斯基才得知母亲惨死在集中营,父亲和叔叔幸免于难。因此,波兰斯基的童年基本上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种族的歧视,战争的残酷,精神的摧残等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唯一幸免的是在他避难的那段日子里,他可以躲在电影院的角落里免费看电影,使他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在他16岁时,父亲将他送到一所技术学校学习时,他却勇敢地选择进电影学校去学电影,为后来的演艺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60年3月,波兰斯基从洛兹电影学院毕业后,就开始导演短片,如《两个男人和一个柜子》、《胖子与瘦子》等初露锋芒。1962年他执导的第一部长篇处女作《水中刀》获得成功,使他名声大噪!然而不幸的是他的妻子芭芭拉·拉斯却另择新欢离他而去。
从1963年开始,波兰斯基决定远离波兰,前往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地拍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卡特巴赫到来时》,曾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67年,波兰斯基前往好莱坞拍摄《魔鬼舞蹈》时,结识了美丽的影星莎朗·塔特,很快堕入情网。1968年他们在伦敦举行了婚礼。这时波兰斯基拍摄的《罗丝玛丽的婴儿》一片,也以怪诞的氛围和反宗教的情节震惊世界影坛。被美国《娱乐周刊》评为“有史以来最恐怖的25部电影中第九名。”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正当波兰斯基的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厄运又降临到他的头上。1969年8月9日,他那已怀孕八个月的妻子塔特及四名工作人员在比利山庄的豪宅内被一伙邪教组织的歹徒残酷杀害,美丽的塔特身中16刀,令人惨不忍睹。波兰斯基悲痛欲绝,直至两年后他才从悲痛中解脱出来。
1974年波兰斯基重返好莱坞,拍摄了黑帮电影《唐人街》,再次获得影评界的高度赞誉。该片获当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多项提名,最终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同时还获得了英国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奖。
当波兰斯基在好莱坞已经声名鹊起,可以大展宏图时,但又因诱奸未成年少女而被起诉,事后他只得逃往欧洲,并不能再进入美国。
从1975年起,波兰斯基在欧洲的法国、英国、德国等一些国家拍摄了不少影片,其中主要代表作品有:《苔丝姑娘》(1979)、《苦月亮》(1992)、《死亡与处女》(1995)、《钢琴家》(2001)等。其中以根据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的自传体小说改编的《钢琴家》最为出色。美国影评家伦纳德·夸脱说:“《钢琴家》很明显躲开情节剧、悬念和偷窥式的情节――堪称反《辛德勒名单》式的大屠杀影片。抛开它的片名不说,它是波兰斯基最审慎、最不煽情的作品。这是一种积蓄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波兰斯基压缩故事的天赋,来自他深沉的睿智,以及他执着于简单朴实的讲述事实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