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电影《偷自行车的人》创作背景》。本年度有关偷自行车的人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460次,已有614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Tuesday, July 05, 2011 15:18:51;文章更新时间:Tue, June 05, 2018 17:07:07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影评范文;作品关键词:电影背景,电影背景和非洲手鼓;作者所属频道:范文写作。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电影《偷自行车的人》创作背景,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杰出代表作。该片的编剧西柴烈·柴伐梯尼和导演维多里奥·德·西卡都是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的主将。他们两人的合作始于1943年拍摄的影片《孩子们在注视我们》,影片大胆地抨击和揭露了当时社会流行的婚姻观给孩子们带来的不幸与痛苦,该片被电影界一致公认为是一部具有新现实主义萌芽的作品。首次合作的成功,使柴伐梯尼和德·西卡感到他们不仅在思想观念上配合默契,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趋向一致,从而奠定了在创作上长期合作的基础。
从1946年起,他们按照柴伐梯尼倡导的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原则,连续推出了《擦鞋童》等四部重要作品。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评论家乔治·萨杜尔指出:“柴伐梯尼和德西卡合作的这四部影片组成了意大利社会的一幅画面,成为战后新现实主义最重要的作品。”《偷自行车的人》被推崇为这四部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柴伐梯尼1902年9月20日生于卢扎拉,曾就读于帕尔马大学。二十世纪20年代末开始从事新闻记者和文学创作活动。1935年从影,开始主要从事剧本创作。特别是在二战中,根据柴伐梯尼的剧本拍摄的影片有《云中四部曲》(1942)、《孩子们看着我们》(1943)和维康斯蒂的影片《沉沦》等。这些影片一反官方电影任意浮夸、粉饰现实的腐朽现象,把镜头直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表现出鲜明的写实风格,成为新现实主义电影诞生的前奏。
经过拍片实践和理性思考,柴伐梯尼的许多新的电影观念不断通过他的发言、文章、谈话逐渐传播开来,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他1952年发表的《对电影艺术的几点看法》一文被人们称为“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纲领”。而本片《偷自行车的人》便是体现这些美学原则的典范。
柴伐梯尼在60年代末又提出了“自由的杂志片”,这一更激进、更革命的口号。主张抛弃资产阶级电影传统的生产模式,由一批进步的年轻电影工作者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电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同一些进步电影工作者创作了一批反映工人罢工斗争、揭露法西斯恐怖分子暴行、内容极为尖锐的社会电影和政治电影。后来,他又创作了《我们叫他安德烈》(1972)、《短假》(1973)、《纯朴的心》(1977)等剧本并相继搬上了银幕。1981年他还在自己创作的电视剧《真理》一片中扮演过主角。
柴伐梯尼除了从事电影剧本创作和电影理论的研究外,还参与了不少社会实践活动。他除了在国内领导意大利电影俱乐部和“自由杂志片”这个进步的群众运动外,还曾访问古巴,并积极参加了古巴电影事业的建设工作,还是“意大利――苏联”电影协会的名誉主席之一。为了表彰他对世界电影艺术的杰出贡献,曾被授予国际和平奖(1955)、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79)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82)。
德·西卡1902年2月7日生于意大利索拉的一个小职员家庭,曾在高等商学院学习。30年代开始从事电影表演,先后在近四十部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特别是他在一些影片中塑造的朝气蓬勃的意大利青年形象最受观众的青睐。近20年的艺术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电影表演和创作经验。因此,从40年代初德·西卡开始了电影艺术的探索。他执导的第一批影片,主要是一些抒情喜剧,在这些影片中他集编剧、导演、主演于一身,进一步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从1943年他与柴伐梯尼首次合作推出《孩子们看着我们》这部影片起,德·西卡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向法西斯电影发起了挑战。在其后推出的《偷自行车的人》等四部新现实主义重要的代表作品中,不仅以更犀利的锋芒从不同角度对当时意大利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而且在艺术上更鲜明地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纪实性的美学特征,从而奠定了德·西卡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1956年德·西卡执导的《屋顶》一片被认为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最后一部作品。
60年代,德·西卡根据柴伐梯尼的剧本拍摄了一些内容和风格迥异的影片。如娱乐片《昨天,今天,明天》(1963,获196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反法西斯影片《乔恰拉女人》(1960,该片女主角索菲亚·罗兰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及讽刺片《最后的审判》(1961)等。
70年代,德·西卡虽然拍片不多但精品不少。1970年他拍摄的《芬齐·康蒂尼的花园》,不仅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主要奖项,还获197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德·西卡认为该片是他后期作品中唯一能与他的早期作品相媲美的影片。1972年拍摄了社会喜剧片《我们叫他安德烈》。1973年拍摄《短暂的休假》,曾获1974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1974年德·西卡在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影片《航行》后逝世于法国塞纳河畔的讷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