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米哈依尔·考夫曼与《持摄影机的人》(一)》。本年度有关编导影评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279次,已有79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Tuesday, August 23, 2011 09:56:44;文章更新时间:Tue, June 05, 2018 18:45:12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影评范文;作品关键词:电影摄影,苏联电影和艺术天赋;作者所属频道:范文写作。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米哈依尔·考夫曼与《持摄影机的人》(一),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莫斯科》是前苏联摄影大师米哈依尔·考夫曼(Mikhail Kaufman,1897-1980)亲自导演的作品,当然作为“电影真理”派的重要成员,他与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合作最著名的还是那部《持摄影机的人》(1928),而他正是影片背后那个持摄影机的人。米哈依尔导演的作品只有两部,《莫斯科》(1927)和《春天》(1929),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部作品可以看成是《持摄影机的人》的姐妹篇,因为从主题和风格上来说,三部影片都有相通之处 - 即“城市交响曲”,反映城市人们每天工作生活的纪录片,这种通过摄影和剪辑把各种生活画面拼接成一首富有诗意的交响诗的纪录风格在苏联的代表正是维尔托夫的电影实验小组。《莫斯科》是考夫曼对鲁特曼尼的《柏林:大都市交响曲》的一次精彩回应,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持摄影机的人》的前奏,所以能把这三部影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当然我目前没这时间,大家可以自己去对照一下,但米哈依尔的摄影和构图以及蒙太奇剪接依然保持着一贯的先锋性,慢速摄影(马车那一幕)逆向剪辑等在影片中都能看到,比如在跳水的那一幕中,人从水中跃回高台,使人联想起维果的《尼斯景象》。
维尔托夫(Dziga Vertov,1896-1954),原名Denis Arkadievich Kaufman,1896年2月2日生于一个俄属波兰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图书管理员。维尔托夫有两个弟弟,大的叫米哈伊·考夫曼(Mikhail Kaufman),从小热衷于摄影,后跟从维尔托夫拍摄纪录片;小的叫鲍里斯·考夫曼(Boris Kaufman),曾参与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后成为美国著名导演艾里亚·卡赞和西德尼·吕美特的总摄影师。维尔托夫早年在圣彼得堡求学,学习医学和心理学,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追随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主义诗人。1916年至1917年间,维尔托夫建立了一个“声音实验室”,试验声音的各种蒙太奇效果,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给自己起了吉加·维尔托夫这个笔名。Dziga和Vertov这两个词都含有旋转的意思,Dziga Vertov这个笔名预示了维尔托夫日后像陀螺一样高速旋转的电影生涯。十月革命后,维尔托夫加入了莫斯科的电影委员会,并当上了新闻片“电影周刊” (Kino-Nedelia)的编辑。在担任编辑期间,维尔托夫不仅加深了对电影的认识,而且还从堆积如山的素材中剪出两部文献纪录片,《革命周年纪念》(1919年)和《内战史》(1921年)。在这里,维尔托夫遇上了一位热心的剪辑员斯维洛娃(Yelizaveta Svilova),这位年轻漂亮的姑娘日后成了他忠诚的妻子和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