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苏联电影《雁南飞》电影赏析》。本年度有关影评赏析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749次,已有969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Saturday, July 02, 2011 17:51:06;文章更新时间:Tue, June 05, 2018 17:00:03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影评范文;作品关键词:苏联电影,影评赏析和续写故事;作者所属频道:范文写作。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苏联电影《雁南飞》电影赏析,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雁南飞》是苏联二战后战争题材影片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作品。作为战争题材,影片在表现战争与人的悲剧命运的重大命题上,导演选取了一个全新的表现对象,独特的视角和抒情诗式的表现手法。因而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情欢迎和各国影评家的高度赞扬。
影片着重描写的女主人公薇罗尼卡,不仅不再是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而且还是一个有着某些弱点的年轻姑娘。她天真浪漫,充满幻想,渴望幸福的爱情和舒适的生活。由于她涉世未深,因而显得幼稚自私,情感脆弱。在她毫无思想准备时,战争的到来,粉碎了她美好的梦想。战争不仅使他失去了父母,未婚夫鲍里斯也上了前线,一去音讯杳无。在苦苦的思念、等待与彷徨中,一次敌军的空袭中不幸失身,于是只好委身于她并不爱的鲍里斯的堂弟马尔克。因此遭到鲍里斯家人的冷漠与抱怨。一次在救护伤员时,她听到鲍里斯的父亲为了安慰一个因失去未婚妻而痛不欲生的伤员而强烈谴责在爱情上变节的女人的话,使她愧悔难当,悲痛欲绝。当她在大桥上正欲自尽时,突然让她从汽车轮下救出一个年仅三岁的孤儿,于是她再次活了下来。情感不专,且成天与借战争发国难财的人鬼混在一起的丈夫马尔克,使她非常失望和痛苦,于是她带着孤儿离开了他。在经历了战争的磨练和婚变的教训后,使她逐渐变得成熟、稳重,并对生活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在爱情上,她虽失身于马尔克,但那是战争的罪过(是在空袭的惊吓和马尔克的强力胁迫、她已挣扎得昏过去失身的)。在她被迫与马尔克结婚后,她仍没有忘情于鲍里斯,她几乎每天都在思念与等待中度过。即使在瓦洛佳告诉她鲍里斯牺牲的情况下,她仍然执着地坚信:你没有亲眼看见他下葬,他就还有可能活着。直到最后在车站广场斯捷潘将鲍里斯带去的照片归还给她时,她才绝望地大哭起来――她内心长久积累起来的思念、痛苦、愧疚、历经的苦难、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希望之梦的破灭等感情的潮水喷涌而出……
总之,该片不仅选择了普通人作为重点表现的对象,而且重点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情感变化过程。薇罗尼卡虽不是完人,更不是英雄,但她却是一个真实可信、血肉丰满、生动形象的人。她的悲剧是千百万处于战争灾难中的苏联人民的一个代表。所以观众认同她,同情她,热爱她――因为从她的身上都能找到自我的一部分。
影片中还成功地塑造了费道尔和他的儿子鲍里斯这两代人,他们在国家命运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不顾个人利益和生命安危,为祖国而努力工作,为祖国而战斗,直至牺牲个人生命。他们的英雄行为感动和教育了周围的人们。总之,战争给人带来了灾难,战争也锻炼了人、考验了人、教育了人!
《雁南飞》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诗电影”流派的代表作品之一。卡拉托佐夫则是这一时期“诗电影”的倡导者。他认为:“真正的电影必须是诗电影!无论在剧作上、形象处理上及表现手段上都应如此。”所以,卡拉托佐夫的大多数影片中,诗意浪漫主义成为他导演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该片的诗电影特征侧重表现在摄影上。该片的摄影师乌鲁谢夫斯基是苏联摄影学派中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在电影摄影艺术中继承和发扬了俄罗斯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他还有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抒情诗”风格也是他摄影的影片中一个重要特征。《雁南飞》一片使乌鲁谢夫斯基的创作达到了高峰,为他赢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所以,摄影师和导演配合默契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
如片中公寓楼梯这个场景曾三次出现过:开头的恋人追逐;空袭轰炸后薇罗尼卡返家及鲍里斯死前结婚的幻觉镜头。为了使相同的场景,分别在三个不同的情节中表达出不同的情绪色彩,这就要求摄影师在造型上做出不同的处置,以体现不同的情调。为了拍好这三个场景的戏,摄影师不仅让人搭了一堂内景、一堂外景(被炸毁的场面),还让人把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大摄影棚捅了个大窟窿,才使楼梯达到了相当于十层楼的高度,这样才能满足演员上下追逐、摄影机跟踪拍摄的需要。另外,摄影师还运用鼓风机鼓气,吹动新娘的婚纱和裙子,造成飘飘欲仙的感觉;再加上高速摄影才达到了影片中如梦如幻的诗意效果。
在《雁南飞》的摄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对画面的处理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记录,而是根据导演的创作意图,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以表现他对生活的理解与诠释,从而去影响和感动观众。如“送别”的那场戏,当薇罗尼卡在广场上拥挤不堪的人群中急切地寻找马上要开赴前线的鲍里斯时,导演运用了一个跟摇长镜头,摄影机紧紧跟着薇罗尼卡在人群中穿行。这样不仅真实地完整地展现了战时车站广场上人头攒动的纷乱的环境,而且更重要的是渲染了薇罗尼卡那心急如焚的焦渴心情――实际上,导演在这场戏中故意让这对热恋中的情人“阴差阳错”地擦肩而过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就为后面爱情悲剧的产生设下了伏笔。又如鲍里斯牺牲的那个被公认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场面:当鲍里斯在白桦林中中弹后,他一边用手抱住一棵树,一面抬头仰望天空,这时是一个对着天空的仰拍镜头,并且只能透过树林的空间显现的一个很小的圆圆的天空;然后是镜头向下,鲍里斯抱着树干的身躯慢慢向下滑;然后是鲍里斯与薇罗尼卡结婚的幻景与白桦林中旋转的镜头交叉叠映,而且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是鲍里斯的两手慢慢松开倒在了泥水中。在这里,导演巧妙地将摇镜头和主观幻觉造型融合起来,使鲍里斯在弥留之际,将笔直挺拔的白桦树的造型与身着白色婚纱飘飘欲仙的美丽新娘薇罗尼卡的身影交相辉映,产生一种如梦如幻的潜意识的幻景。整个场面如诗如画,美奂绝伦!不仅表现了英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渴求,同时也折射出战争对美好爱情和年轻生命的摧残与毁灭!还如薇罗尼卡欲自杀的那场戏,薇罗尼卡在听了费道尔的一番谴责的话后,她顿时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责的罪恶感,觉得无地自容,于是近乎失去理智地向大桥狂奔过去。这里导演运用的全是运动镜头,速度也由慢向快转化,而且用短镜头快速切换,树枝、围墙、栅栏等从镜头前急速闪过,跟着发狂的人物的奔跑,摄影机也仓皇地抖动起来,同时,景别也逐渐加大――中景、近景、大特写,奔跑着的脚、头、脸,泥泞的路。最后,摄影机“消失”了,它和女主人公的主观视点融合了。这里将薇罗尼卡那失去理智、绝望疯狂的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并迅速传递给观众,使观众为其紧张地捏着一把汗,直到她抱着那个小孩,打掉了轻生的念头,观众才终于掬了一把同情的泪水――从而将她婚变的罪过归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