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魂归何处——张杨电影《落叶归根》影片分析及结局电影评论范文赏析》。本年度有关影评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706次,已有130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Thursday, August 18, 2011 15:33:30;文章更新时间:Tue, June 05, 2018 18:43:13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影评范文;作品关键词:影评,影评和绯闻女孩;作者所属频道:范文写作。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魂归何处——张杨电影《落叶归根》影片分析及结局电影评论范文赏析,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贵厚矣。”这两句圣人之言,可以说是对中国人生死观的最好总结。中国人好生恶死,重生略死,用普通人的话来说,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中国人常常有意无意地掩盖、忽略死亡,好像这样一来,死亡就真的不存在似的。这种心理在丧葬礼仪之中达到了顶峰。大办丧礼的结果,民德归厚与否不是太清楚,反正生者与死者似乎都在这样一种盛典中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当然,实际上是生者得到了安慰,或者说,是生者预支了死时应得的安慰:他从别人的盛况仿佛看到了自己死后的哀荣。这就是中国人乐此不疲的一个根本原因,而圣人的话语不过是给它贴点金,让人们底气更足而已。这种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了许多的调整,但这种心理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张杨的电影《落叶归根》恰恰就挠到了中国人的这一痒痒处。这部电影取材媒体一个关于“打工者客死,同伴背尸还乡”的真实系列报道,导演张杨通过写这篇报道的记者联系上了那位民工,并亲自到他家乡去做了深度采访,从而萌生了创作冲动。这部影片的吸引人之处在于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点、生者与死者的对话点。这就是民工,只有在普普通通的民工身上,才真正地体现出了现今中国人生存状况和精神心理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一个朝夕相处的同伴因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外——为老板喝酒——一命呜呼了,活着的好友信守对死者的承诺,要把死者背回到其家乡去。入土为安,在中国乡村,仍然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但对于远在异乡的打工者而言,则遇到了异乎寻常的困难,这不仅仅是关山迢递路途艰难,还有许多制度与人事的障碍。编导没有把这个题材处理成一个揭露工厂主草菅人命的悲剧,也没有把它演绎为一个歌颂劳动者舍己为人的正剧,而是将之打造成了一部让人含泪而笑的喜剧。以喜剧的形式来展开冲突而又消弭冲突,用幽默的手法来体现艰辛又化解艰辛,这的确是地地道道中国式的尴尬、中国式的苦难、中国式的喜剧、中国式的欢欣。
电影的情感与内容是中国式的,但它在技巧与形式上还是对外来的有所借鉴。它的叙事模式可能受到了十六世纪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和十七世纪英国朝圣故事的影响或启发,前者的代表作有《小癞子》,后者中的佼佼者是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通过一个人物的流浪或者朝圣总之是在外面旅行的经历来反映人生世相或心路历程。《落叶归根》与流浪汉小说更相近,多采取一种世俗的角度与进路,但也不能说它完全没有神圣性与宗教性,千里背尸还乡故事本身就可以说是一种中国人的天路历程。
在掩盖或回避不了的时候,中国人对死亡问题的解决是把它转化为生,把死的悲哀化为生的欢乐。没有这样一种心理上的转化,一个人要冒着重重困难与艰险,把一具尸体背到自己也没有去过的千里之外是不可能的。老赵就是这样,他始终把刘全友看成一个还活着的同伴,他与老刘捧杯喝酒、拉手说话,甚至还对他骂骂咧咧,吹胡子瞪眼睛。这不仅仅是一种打掩护,也是一种深刻的心理需要。在没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他还与老刘拉家常呢;在十分疲惫艰难之时,他甚至还想要与老刘一同享福去。躺在青草地上、绿树林中,仰望蓝天白云,多美的享受啊,而死亡能够使之永恒。这就是老赵当时的想法。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在这一点上,那个为自己举办丧礼的老者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不过,他更老到机智一些。这样的事情,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人才能想得到做得出。丧礼,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人生中最隆重的表演。一般来说,中国人一生之中有三次大的表演机会,第一次是出生的时候,第二次是结婚的时候,第三次是死亡的时候。第一次是本色演出,自己不知道也欣赏不了;第二次慎重演出,自己铆足了劲,可观众主要是父母和亲友;第三次是盛装演出,本来是既想当演员又想当观众的,可惜实际上没有这个可能,就只好由孝子贤孙来代劳了。他们的倾情演出是为众人看的,他们也相信或者希望亡者的灵魂能够看到。所以,这位老者的主意高,实在是高。但遗憾的是,这并非真正的死亡,也并非真正的情感表露。人无法真正享受自己的死亡之乐。
这部电影并没有真正想要去解决或者探讨死亡的问题,而是要借死亡这一事件来显出人间的真相,显然,这个目的还是达到了。老赵还没有出发时就上当了,好友醉死,老板给了五千元料理后事,老赵对此还很感恩戴德,可直到后来在野味店用餐时,才发现自己被涮了,原来那个老板给的都是假钱,他为此险些挨饭店老板手下的一顿饱揍。这个包袱抖得极好,它是老板们给民工们设的常局之一。而老赵上路第一站就经历了 “羊脂球式的”遭遇,他背尸还乡的仗义之举居然感动了劫匪,让这个“假仗义”也真仗义一回,不仅停止了打劫,而且还把抢来东西都扣到了老赵手里。可这些幸免于难且找回财物的乘客非但没有对老赵心存感激,反而因知道了死人在旁的真相而把他赶下了车。一路上,他想搭便车,可总是无人理会,更有甚者,一个司机让他帮着推动了汽车,可临了却油门一踩,扬长而去。在塌方堵车的路段上,他一人背着亡友蹒跚前行,却无一人相问相助,大家都在看稀奇,只有车上的一个小女孩,随手给了他一瓶矿泉水。更不用说他在荒郊野外,遭遇野味店老板的敲诈勒索了。还有那个靠母亲卖血拾破烂上大学的儿子,却不愿意认自己的母亲,嫌她丢自己的人。这些的确如一幅幅精彩的浮世绘,表现了这个时代人心的冷漠、自私、荒凉,特别是那些自认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士。